疫情期間許多展演場館紛紛停擺,長期致力於移工教育的公益團體 One-Forty 於 24 日首度推出全線上 3D 互動式展廳- 1/40“ 立體攝影展。今年募集了1,000 件來自東南移工的攝影作品,並精選 30 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出。展場以「立體」為概念,透過 3D 環景、豐富的視覺與聽覺媒材,邀請觀眾透過移工鏡頭,走入他們的
「疫」起看見最立體的移工人生!

公益團體 One-Forty 於 24 日推出線上 3D 互動式展廳「1/40“ 立體攝影展」
One-Forty「四十分之一的時刻」年度倡議行動,在文化部的支持下,以多元文化交流方式,帶民眾深入認識移工。系列活動最終場為「1/40″ 立體攝影展」,邀請移工以影像的方式,訴說自己的生命故事。今年,更創紀錄募集到一千張全台移工的攝影作品,從中精選出三十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出。One-Forty 創辦人暨策展人 陳凱翔表示:「『立體』這個概念,不僅涵蓋了感官、觀展視角,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看見東南亞移工『工作』之外更立體的身份,也看見他們眼裡的台灣。」
本屆攝影作品首獎得主,來自菲律賓的 Mark 在投稿故事中表示:「我們都需要時間休息,但與其休息,我們仍然選擇與現代世界、網路以及菲律賓重要的家人聯繫。無論生活或工作有多麼艱難,這都提醒著我們要堅強下去。」而 1/40“ 立體攝影展評審林彥廷,更在評選過程中提及攝影作品第三名《信仰》的意義與特殊性:「照片中的人戴著口罩,象徵今年人類所共同面臨的 COVID-19。而照片以洗禮來慶祝新生,更是對於疫情下生活的回應與期許,它是有代表性、象徵性的。」第三名攝影獎得主,來自菲律賓的 Belinda Oligario 分享了拍下受洗瞬間的感觸:「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宗教自由,這孩子能在台灣受洗,是因為台灣擁有很多自由」。
攝影作品 首獎
圖片故事:我們都需要時間休息。與其休息,我們仍然選擇與現代世界、網路以及菲律賓重要的家人聯繫。無論生活或工作有多麼艱難,這都提醒著我們要堅強下去。

攝影作品首獎:菲律賓移工 Mark Christian E. Cypres 《休息時間 Break Time》
攝影作品 第二名
照片故事:離鄉背井、出國工作一點都不簡單。看著這張照片同時,讓我想起年邁母親的面容。當我離開家鄉時,我知道她尚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然而,每當我和他說話時,我察覺到她的面容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衰老。我將繼續為她奉獻、工作,她希望能再活更多年,並像之前一樣健康。總有一天,我將回到家對她說:「我的母親,我回來了。」

攝影作品第二名:「總有一天,我將回到家對她說:我的母親,我回來了。」來自菲律賓 Marino D. Camello 《母親》
攝影作品 第三名
照片故事:這張照片是我乾女兒在台北市中山北路的聖多福教堂進行洗禮儀式時拍攝的。在菲律賓,這樣的儀式非常普遍,因為大多數人都是信奉天主教,其中第一個以天主教徒身份慶祝的儀式就是洗禮。台灣不僅接受和承認其他移工的宗教信仰,還鼓勵他們踐行,這實在很令人感動。作為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即使不在家鄉,我也擁有去教堂參加宗教儀式的自由,這讓我感到非常高興。無論我走到哪裡,我對上帝的信仰永遠都是一樣的。

攝影作品第三名:「作為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即使不在家鄉,我也擁有去教堂參加宗教儀式的自由,這讓我感到非常高興。無論我走到哪裡,我對上帝的信仰永遠都是一樣的。」來自菲律賓移工 Belinda Oligario 的《信仰》
首次打造 3D 互動式展廳,一場視覺、聽覺混合的「立體」體驗!
One-Forty 引入國外 3D 技術,希望帶給觀展人最「立體」的感官體驗。展覽中的「面對面 Face to Face」展區邀請東南亞移工與台灣人戴上口罩,

「面對面 Face to Face」展區邀請東南亞移工與台灣人戴上口罩,象徵疫情之下,不分種族一同加入防疫陣線
展區除了陳列精彩的攝影作品,更在作品中加入聽覺彩蛋,

「1/40″ 立體攝影展」加入 3D 立體物件,讓民眾觀看來自印尼移工家鄉的 VR 環景影片
一個可以「玩」的展!攝影展也能化身線上教室, 民眾觀展就能創造公益影響力!
為了讓展覽更具教育意義,One-Forty 開創新教學模式,配合 108 課綱鼓吹「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推出「展覽議題教學包」。

One-Forty 開創新教學模式,推出「展覽議題教學包」,鼓勵學校老師將展覽作為線上教室
【四十分之一的時刻】2021 One-Forty 年度倡議行動
四十分之一的時刻,是 One-Forty 成立五年來最大規模的倡議計畫,
關於 One-Forty
One-Forty(社團法人台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
編輯日期:
(1) 最新更新日期:2021年7月3日
(2) 文章發表日期:2021年7月3日